近日,宁波市奉化区创打造“海洋伙伴”环保舱项目因其在海洋生态污染治理领域的突破性实践,被《学习强国》平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案例推荐。该项目通过构建“回收-运输-处置-再生-高值化”全产业链闭环体系,不仅破解了海洋垃圾治理难题,更开创了一条“构建无限循环创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在奉化莼湖街道栖凤村,一座由废弃集装箱改造而成的“海洋伙伴”环保舱成为海岸线新地标。这座由废弃集装箱改建而成的智能处理中台,集成物联网、区块链与人工智能技术,搭载无人值守智能回收系统及全流程追溯平台,可对回收的破旧渔网、塑料瓶等废弃物进行回收-运输-处置-高值化应用,海废利用成本大幅降低。


    “海洋伙伴”创新“1+N”回收矩阵,以环保舱为核心,在栖凤村、桐照村设立1个智能回收站、3个海溯小站和1个“海洋伙伴”环保舱,辐射周边渔村,形成覆盖全域的海洋垃圾收集网络。2023年试运行以来,已回收海洋废旧塑料1400余吨,相当于减少碳排放5000吨,源头污染防控率提升至90%。


    “海洋伙伴”环保舱突破传统回收模式,构建“碳积分”激励体系:渔民投递废旧渔具可获碳积分,累计积分可兑换由再生塑料制成的电动牙刷、背包等文创产品,或用于消费浠嗨咖啡的饮品。截至目前,平台已发放碳积分100万元,兑换商品价值超10万元,30%渔民年均增收近万元。

     在宁波坚锋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回收的海洋塑料经熔融、拉丝、造粒等工序,蜕变为高附加值再生粒子。这些粒子被加工成塑料制件、家电外壳、美妆包材、汽车配件等产品,较普通塑料溢价50%以上,部分远销欧美市场。


    “海洋伙伴”模式创新“政府引领、企业主体、公众参与”机制,吸纳渔民、村民、游客、企业家等社会力量,定期开展“海洋伙伴”净滩行动。在栖凤村,渔民周南湖将自家院落改造为浠嗨回收站,辐射周边村落,日均回收垃圾百余公斤。


    项目还打造24小时无人便利店、海景咖啡馆等网红打卡点,将环保行动与文旅经济深度融合。游客在海边捡拾3个塑料瓶即可免费兑换一包小零食,消费收益反哺海洋保护基金。2024年,该模式带动栖凤村集体增收50万元,入选2023年度浙江省全域“无废城市”最佳实践案例。

     宁波市生态环境局奉化分局负责人表示,“海洋伙伴”项目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是技术突破,构建海洋垃圾全生命周期追溯链;二是模式突破,打通“污染者付费-治理者受益”的闭环;三是制度突破,通过“绿色税制”“碳积分”等政策工具,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目前,该项目已复制推广至宁波其他沿海区域及舟山等地。随着《海洋塑料废弃物回收可追溯管理规范》即将出台,中国海洋生态治理正从“单点突破”迈向“协同创新”的新阶段,“海洋伙伴”将为全球海洋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中国方案。

海洋环保-我在浠嗨™舱

"海洋伙伴”环保舱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栖凤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