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雪窦山麓的美丽村庄枕着潺潺溪流醒来,青砖黛瓦间游人的笑语惊起了竹梢的蝉鸣。

象山港北岸的宁波市奉化区莼湖街道栖凤村,渔民们正将废弃渔具送入“海洋伙伴”环保舱,这些海洋垃圾即将开启“变废为宝”的奇妙旅程。

山和海是奉化最大的资源和优势,这一山一海的生动场景,正是奉化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缩影。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依托“六山一水三分田”的生态底色,奉化做好“山海文章”,深入实施六项“衣领子”行动,全力推动高质量、可持续、跨越式发展。

名山带动激活乡村“绿色资本”

钟灵毓秀的雪窦山,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溪口—滕头旅游景区的核心区域,不仅承载着千年文化底蕴,更是带动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近年来,沿线各村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美丽乡村串点成线、连线成带,推动绿色共富。

位于雪窦山半山腰的东山村,这个曾以花木种植为主的村庄一度遇到发展瓶颈,直到2018年第一家民宿落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今,村里开出了8家民宿,还有咖啡馆和音乐餐厅,周末日均接待游客超千人。去年,该村接待游客突破1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13.52万元。

挖掘在地文化,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日前,由属地与高校携手打造的“母亲的艺术”布艺工坊在溪口镇揭牌。活动现场,雪窦山的层峦叠嶂、溪口镇的传统文化元素,都化作了布艺作品上的青绿针脚。以雪窦山为媒,在“雪窦乡履”党建联建的牵引下,国企、高校、职能部门、“两新”企业等联建单位将继续为乡村发展添彩助力。

距溪口镇40余公里外,地处四明山、天台山交界处的大堰镇,则书写着“生态逆袭”的故事。这个奉化唯一的全山区镇,曾经因地处水源保护区而发展受限,如今,大堰已成为全国首个生态环境教育特色镇、奉化区首家省级生物多样性体验地,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教育赋能—产业升级”的转型之路。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该镇箭岭村推出的高山酵素果蔬常供不应求,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年均增收20余万元,真正实现生态价值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乡村大舞台,正吸引青年人才纷至沓来。锦屏街道深化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创新“轮值主理人”机制,联合11名青创客、乡村CEO等精英,修复百年“同山书院”、 引领“农二代”建智慧桃园、引入“向野而森”露营基地……赋能产业振兴。

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奉化将吸引青年人入乡发展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为人才创新创业实现梦想搭建乡村大舞台。自2023年11月以来,奉化有13个村成功签约乡村CEO,并通过“以商招商”落地运行业态项目49个,带动村集体平均年增收60万元。

为进一步推动青年入乡,日前,该区出台《宁波市奉化区支持青年入乡发展的六项举措》,从支持创业、助力就业、成长培育、安居保障、生活优待、平台赋能等六方面,为青年入乡发展保驾护航。

人才与乡村的双向奔赴,正在重塑乡村风貌。

逐“绿”向“新”布局产业新赛道

奉化是浙江省八大渔业捕捞强县之一,拥有渔船800余艘,一艘渔船每年要产生约5吨废弃渔具。面对这个海洋环境保护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奉化给出了创新解决方案。

在莼湖街道栖凤村,占地600多平方米的“海洋伙伴”环保舱,十分显眼。环保舱由若干个废弃集装箱搭建而成,设有海洋废弃物智能回收收纳舱,渔民投递废旧鱼筐、破渔网、破浮球等物品后,可以得到相应的碳积分,用于兑换生活用品。自两年前投用至今,不少渔民已成了这个环保舱的常客。

回收后的海洋废物,被送到宁波坚锋新材料有限公司开启“新生之旅”。通过塑料回收再生技术,制作成可广泛应用的再生塑料粒子创造收入,这部分收入覆盖了整个回收体系、物流体系和加工研发体系,形成了可持久发展的产业链。目前,企业已经开发出多款海洋塑料再生粒子以及制成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20年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深入人心,成为社会普遍共识和行动自觉。

从美丽风景到美丽经济,奉化正以创新思维打通两山转化通道,在守护生态底色的同时,精心布局新能源、生命健康、数字经济等产业新赛道。

位于奉化城区的奉化城市文化中心,改建自原奉化热电厂。中心屋顶的分布式光伏电板尤其醒目,与仍矗立在广场中心的大烟囱,共同诉说着传统能源向绿色低碳能源转型的故事。据测算,屋顶光伏全年可发电26万千瓦时,节约标准煤90吨,同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万千克。

生命健康产业是厚植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日前,在省“千项万亿”工程奉化区生命健康产业基地项目现场,(一期)项目主体结构顺利结顶。该项目重点围绕医疗器械、医药制剂的研发和生产等,建成后将被打造成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和研发创新中心。

今年6月,在奉化区举行的“科诺佳”杯第二十七届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浙江省选拔赛,让不少人关注到了奉化的数字经济产业。近年来,奉化区重点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项目招引培育,全区数字经济核心制造业企业达125家。下一步,奉化将继续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扩量提质,加快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培育和传统产业生态化改造,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这些产业转型升级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奉化区实施的“腾笼换鸟”战略。去年以来,奉化区深入开展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为产业焕新升级提供充足的发展空间和动能。2024年以来,共整治提升低效高耗企业480家;整合可利用面积约1566亩。这些腾出的宝贵空间,为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地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领跑”到“带跑”

共富路上的“奉化担当”

作为“中国水蜜桃之乡”,奉化将水蜜桃这颗“致富果”培育成了10亿元级“土特产”全产业链,2024年综合产值突破12亿元。400余公里外的温州市文成县百丈漈镇长垄民族村,200多亩的桃园内挂满了粉嫩的果实。搭乘山海协作机制的东风,两地实现了水蜜桃种植技术的跨区域共享。长垄民族村还计划打造集采摘体验、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农旅融合项目。

长垄民族村的甜蜜事业,正是山海协作浪潮下,两地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写照。这种协作模式充分证明:绿水青山既是优质农产品的生长沃土,更是乡村振兴的宝贵资源。未来,相信随着农旅融合项目的深入开发,长垄民族村将把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产业优势,让满山桃林真正成为带动村民共同富裕的“绿色银行”。

奉化区滕头村始终坚持绿色发展,把生态优先与发展强村有机融合起来,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美好生活,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立足一隅,服务全域。2015年,在宁波市、奉化区委组织部门指导下,滕头村联合相邻6村成立党建联合体“抱团”发展。2019年7月,奉化区委筹划成立没有围墙的开放学院——滕头乡村振兴学院,对外输出乡村振兴的滕头经验,至今线上线下已培训学员达16万余人。

最近,滕头乡村振兴学院和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市乌恰镇通过“干部互派、两地共播”的形式,帮助乌恰镇的“甬甜5号”甜瓜拓宽了销路。从6月25日到7月3日,10场直播吸引了全国20多万人次观看,累计成交额超20万元。

从雪窦山的“文化变现”到高山村落的振兴,从向海而生的“蓝色经济”到产业体系的向“新”求质……站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的新起点,奉化用生动实践给出了绿色发展的时代答卷。未来,这座山海之城将继续以创新破题、执“生态”之笔,在绿水青山间描绘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

【专家点评】

宁波大学长三角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谢慧明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奉化实践有“生态逆袭”的故事、“腾笼换鸟”的故事和“山海协作”的故事。奉化积极在不同空间尺度上探索两山转化路径。

一是从核心区域到边远乡村,奉化依托多元转化主体推进两山转化。国企、民企、个体户、高校、职能部门等协同推动人才与乡村的双向奔赴。二是从滨海区域到产业园区,奉化基于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思路推进两山转化。基于海洋捕捞,探索海洋废弃物智能回收的奉化方案;基于精密布局,发展新能源、生命健康和数字经济等绿色产业。三是从沿海区域到西部山区,奉化搭乘山海协作机制的东风推进两山转化。通过与文成县百丈漈镇和阿克苏地区库车市乌恰镇等的协作模式,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总之,“近悦远来”,奉化山更绿了、海更蓝了、“图”更新了。

海洋环保-我在浠嗨™舱

"海洋伙伴”环保舱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栖凤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