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CHINAPLAS 2025 国际橡塑展”在深圳举行,展会中,一款特别的观展福利——来自宁波“海洋伙伴”由回收浮球制成的环保笔成为热门打卡单品。
据了解,这款环保笔以废弃浮球为原材料,经过精心设计和加工后赋予其新的实用价值。“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有限的地球资源逐渐被消耗殆尽,循环经济必定是未来产业的主旋律之一。看似简单的一支笔,实则蕴含着我们‘海洋伙伴’对环保理念的深刻理解和创新实践。”“海洋伙伴”项目发起人,宁波坚锋新材料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麻一明介绍。
展会期间,《中国再生塑料行业发展报告(2024年度)》发布,作为核心编制单位之一,坚锋®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动塑料再生利用和低碳经济发展,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涵盖了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工艺的优化等多个方面,为报告注入了前沿的技术洞察与实践案例。
目前,坚锋®形成了淘塑、彼达、拜德康、恺萨四大类产品线,几乎涵盖全品类塑料品种。这些高性能的回收材料,被广泛应用于5G光纤通讯、消费电子、汽车行业、家用日化、服装服饰等多个领域。“低碳循环材料往往需要通过降低性能来实现循环利用,而我们通过先进的回收技术、AI算法、超洁净过滤技术以及特殊功能改性技术等手段,成功实现了材料性能的稳定性和同级再生,拓展了其应用场景和边界。”麻一明表示。淘塑®塑料粒子(Topcircle®)在坚锋®,各种不同来源、不同材料种类和不同品质的废弃回收塑料,经过回收、预处理、挤出加工和改性等系统生产工艺与技术创新后,成为可以继续满足加工和应用到各行业和各类产品中的再生塑料粒子(淘塑®Topcircle®)
而这些再生塑料粒子经历深加工、3D打印终端应用等工序,最终“变身”为兼具美观与实用的产品。由渔筐回收做成的智能电动牙刷、由渔网回收做成的棒球帽、由海漂塑料瓶回收做成的T恤……“海洋伙伴”环保产品柜满满当当,它们都有一个标注着碳减排数据的“身份标签”,用手机一扫,消费者就可以了解该产品所使用的海洋塑料废弃物的来源和生产过程。由海漂塑料瓶回收做成的T恤“通过物联网和数字化技术,我们实现了对产品碳足迹的实时追踪,并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再生塑料产品的追溯系统。这些技术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还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麻一明介绍,从“单一材料回收”到“全生命周期闭环”,坚锋始终以创新为核心,推动再生塑料的高值化、规模化应用,助力全球减碳目标。
截至目前,“海洋伙伴”在宁波及舟山地区已落地十个沿海点位,搭建起“环保舱+海溯小站+回收站”的资源回收矩阵,有效解决海洋塑料废弃物分散“收集难”问题,已实现回收海洋塑料废弃物1400余吨。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海洋伙伴”环保舱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海洋塑料废弃物收集点,有的还成为了热门的“网红打卡地”。
“海洋伙伴”环保舱在宁波奉化区莼湖街道栖凤村,一个由集装箱搭建的“浠嗨环保舱”十分显眼。伴随着“叮”的一声,“渔老大”收到了投递出海带回的破旧渔具兑换的“碳积分”;游客王女士带全家游玩后,来到环保舱二楼的“浠嗨咖啡”,用近段时间在海滩上捡拾塑料瓶换取的碳积分,购买了一杯咖啡。“我们开创了‘废弃回收+公益环保教育+无限循环生态+文旅商业’多场景新体验,通过打造碳积分普惠平台,开展净滩公益行动,科普宣传教育等,形成全民参与新格局。”麻一明表示,通过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合作,“海洋伙伴”计划正成为海洋保护的新模式,助力海洋环境治理、资源循环、共同富裕的全方位融合发展。
"海洋伙伴”环保舱地址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栖凤码头